English

书店零库存:“自缚”还是“自卫”

1998-07-22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本报讯 图书市场不景气,零售书店纷纷采取对策,其中一种主要做法是:少量进书,不存备货,行情看好则再进,不好则及时打住。行家称这种做法为“零库存”,书界对此反应强烈,见仁见智。有人提出,“零库存”是一种“自缚”行为,应该谨慎,而很多集、个体书店却坚定不移地实行这种战略。这是“自卫”还是“自缚”?

在海淀图书城,记者了解到,这里的中小型书店经营全面滑坡,步履艰难,图书销售额大幅下降,图书积压严重,很多曾经畅销的书籍,如今已陷滞销。在这种情况下,零售店不得不实行“零库存”以求自救。据了解,实施“零库存”的多是营业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的书店。这类书店周转资金少,营业空间有限,上架图书品种较少,实行“零库存”,既可有效利用空间、扩大图书品种,又可盘活积压资金,保证营业额。人文书店经理介绍,通过不断增加书的品种,不停变换新书,能够招徕顾客,缓冲营业额下降的冲击。这位经理强调,由于出版社不重视出版质量,加之不正当经营的冲击、扰乱,很多图书寿命极短,即使一时炒热,也难以维持在两周以上。这样的书,备货稍多,就会滞销。因此,小型书店经营者普遍认为,“零库存”是低谷中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。

另一些大型书店则对“零库存”不以为然。风入松董事长王炜认为,“零库存”在概念上就值得商榷,退一步讲,即便“零库存”适合于一些小型书店,大型书店也决不应盲目效法。王炜结合自己的经营体验说,像风入松这样的书店,没有三四百万本的图书库存,根本无法正常经营,有些书库存甚至应在千本以上。在目前信息流、物流不畅,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,搞“零库存”,极易导致兑货不及时,供求断档,长此以往,必将损害书店自身活力和良好形象。有些业内人士亦认为,大型书店搞“零库存”,容易造成品种短缺,错过最佳销售时间,实际上是自蹈危途,是“自缚手足”。宏观上,不利于图书业的繁荣,微观上,也不利于书店自身的发展和形象塑造。

专家认为,书店“零库存”是书业发展相当规范,书刊市场相当成熟前提下的一种营销策略。而中国目前图书市场上存在的对小书店而言是“自卫”、对大书店来说是“自缚”的“零库存”问题,其实是不正常的。在目前书业异常冷淡的情况下,发行单位其实应与出版单位相互密切配合,尽量避免人为地加剧书刊业的巨大损失,为共渡难关,迎接旺季的到来做准备,而不应一味自行其是,只看重眼前利害。而出版社也应提高图书出版质量,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